开拓创新 构建高效课堂

发布时间: 2014-10-24 11:06 发布单位: 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 浏览量: 648 【公开】

    开拓创新,构建高效课堂

    ——记政治组姚汉东老师的示范课

       2011年11月22日,骨干教师姚汉东作为政治组代表主讲了一节名师引路课,省特级教师华林飞特邀参加并对这节课作了精彩点评。

      姚汉东老师讲课的课题是《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首先姚汉东老师对这节课的内容及自己的教学思路作出以下说明:

    一、教材处理:大胆整合教材,把教材的三块内容整合为两块: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如何对外开放。结合教材和时代要求添加了自主创新的引申知识。

         二、教学设想本课通过逝去的辉煌---屈辱的历史---走进新时代---再续新辉煌四个板块,以发人深省的视频及材料,活泼新颖的形式,让学生在思考、“盖大楼”、献计献策中认识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及如何开展对外开放,同时激发学生不忘历史,敢于创新,振兴中华,再续辉煌!

         三、教学反思知识体系逻辑严密,选材典型,但呈现形式、讲授方式需更活泼,更能调动学生,设问不够精准,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说的太少。

        授课后,全组教师积极参与了对这节课的点评与探讨。华凌飞老师对这节课的内容及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下面就评课活动内容摘要如下

        黄晓薇:姚汉东老师的这堂课,其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给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失为一节精彩、有序、具有示范性和实践性的好课。

      1、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节课,姚老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只是简单的教材知识的罗列,更多地是教材知识的重组和整合,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去解决当前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任务目标定位准确。从姚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中,可以看到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二方面:一是教材知识的整合,知识的迁移、拓展与延伸;二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目标定位无疑是准确的、恰当的。从教学结果看,也比较好地达到了这二个目标。

      3、情境材料的选用精而又精。政治课教学,离不开对重大时政的关注,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教学原则。但选用什么样的时政材料,这同样体现了一位教师的选材能力。政治教师应该而且必须要有对“时政的敏感度”,哪些时政将会成为中考关注的热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政治教师也要学会如何把时政热点转换成课堂教学资源,并把时政材料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正确的问题。这节课姚汉东老师所选用的材料,我用一个词评价,就是“精要”。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金。”教学本身就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因此在姚老师的课堂上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比如: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时间不够充分。姚汉东老师整堂课围绕着对外开放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但总体上来讲教师讲述的内容太多,学生不易吃透。

      李佳明:姚老师用两个对比鲜明的视频——“开元盛世”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历史事实进行导入,具有震撼力。 “让世界了解武汉,让武汉走向世界 ”这一活动的设置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教育终极目标,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指导实际生活,回归现实是此节课的又一亮点。

      陈熙坤:首先,用“开元盛世”导入,显得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从历史的角度切入,更有新意,在课堂上不仅教会了学生政治学科的知识,还授予相关的历史知识,在初中阶段,给予学生学科综合观念,多角度的考虑现实问题,为学生今后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次,前两段视频“开元盛世”、“屈辱的历史”形成鲜明对比,给学生以其实,且“屈辱的历史”这段视频中本身亦蕴含着康乾盛世前后的对比,双重对比,给人以思考的空间。再次,“为武汉的发展献计献策”这一活动的设计,学生作为有责任感的武汉市民,积极参与讨论,气氛热烈,答案妙趣横生。不足之处:对于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口误,教师须及时纠正;乔布斯的那段视频蕴涵量较小,若由学生来谈更适宜;板书设计中应点明主题——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由学生作最后的总结更有说服力。

      龚婷:姚老师的这节课,我认为体现了“活”和“强”。

     “活”表现在:1、在教材的整合上体现了“活”,姚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思考,加入了自己的见解,不拘泥于课本;2、在选择材料上也体现了“活”,选择的材料有时代性。

     “强”体现在:1、教师的教学功底强,语言能力强,专业素质强;2、教师平时关注政治学科信息的能力强。我认为这节课可以改进的地方:1、教师的设问的角度和形式可以更多样化;2、学生活动的面可以通过教学形式更加广些。

      任琳琳整堂课,条理清晰,突出重难点,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整堂课也给予我很多启发。首先,在教学设计上严谨,把课内知识和课外热点(如:武汉博览中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其次,课件设计有新意,谈古论今,引出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同时,课堂具有开放性,层次合理,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最后,创新的处理体现了对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恰当地将几个中考知识点融合在一起。

       杨玲:姚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四大优点:1、有思想:课程教学目标完整,目标的达成是通过学生动脑、动口,相互合作探究达到的。2、有高度:对教材的处理上有自己独具匠心的体现,知识体系清晰,呈现方式好。3、有智慧:视频的选取具有时代特征,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4、有特色:充分展现自己的教学特色,理性、逻辑性强,稳重、具有大气。

      老师们积极探讨,各抒己见的浓厚教研氛围得到华林飞老师的赞赏。最后,华林飞老师作出精彩点评:

       首先,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思路及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非常好,如:“美国感冒,全球打喷嚏”这一素材与高中政治教材的资本全球化相合;跨国公司总代理飞赴世界各地处理公务与经济全球化相合;汽车生产的“混血儿”生产方式与生产国际化相合,这些素材的选择很具代表性,独具匠心。

       讲授“怎样对外开放”这一问题时,用四个模块进行建构,诠释了知识内在的联系组织,情境的设置扩充了课堂容量,让“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

      其次,这节课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不足之处在于经验材料太少,科学材料太多,节奏的控制须开合有度、起伏有致,问题的设置可以细化:由这段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到

       这是谁?谁知道乔布斯和苹果?乔布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他走了,但他留给我们什么?畅想中国改革开放一百年以后的美好蓝图?

       纵观整节课,可以看出姚老师对教学工作的认真态度,整堂课上得很精彩,有技术含量;整节课的安排,过渡自然流畅;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积极参与。在导入中,运用了两段视频进行“开元盛世”与“闭关锁国”的对比,纵观历史来说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丰富的图片资料:经济全球化的典型事例、邓小平深圳画像、中国与多国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等,来说明中国“开放”的过程:“打”开国门、小平看世界、中国入世、全球战略。导入“精要”,几句话就点明主题。其次运用了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让学生讨论,以古喻今,引出观点“坚持对外开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第三段视频“乔布斯的苹果”,说明中国只是作为“世界的加工厂”而已,通过师生互动提炼出观点:只有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既有效地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最后一段视频是歌曲,反映出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当前的社会实际,又用事实阐明改革开放对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最后一个情境设置是“为我们的武汉添砖加瓦”,这一材料的提出及问题的设置,既与当前我国对外开放中存在各种问题紧密相关,又紧扣中考命题方向,时代性、时效性强,针对性强。

      最后梁莉老师作了总结发言:首先感谢华老师在百忙之中抽空到学校指导工作,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及教研活动有一个明确方向的指导作用。其次提出全组教师应该深刻领会华凌飞老师的讲话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把华特的经验和要求带到课堂中去,认真钻研,仔细揣摩。最后她提出在今后教学中要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抓好课堂落实,真正做到高效课堂。

分享到: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